我在美麗的鼓浪嶼定居了104年。
別問我是誰?
先賣個關子!
我的家鄉(xiāng)最近發(fā)生了一件大喜事:
2017年7月,
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宣布,
中國鼓浪嶼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這座被譽為“女王皇冠上的寶石”的小島,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但卻以包容并蓄的氣度、欲語還休的靜美,寫盡厚重人文,獨領絕代風華。
鼓浪嶼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島發(fā)展到今天,
我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百年相守相依,我們的故事清晰如昨。
我是誰?我的名字叫“電”。
我為它點亮第一盞電燈
1913年,我初次來到鼓浪嶼,并為它點亮了第一盞電燈。
上世紀30年代,鼓浪嶼龍頭路上整齊的電線桿。
上世紀50年代的鼓浪嶼,路燈僅100多盞。
你一定想象不到,那時候的我還承擔了一個很特別的職責:報時。每天晚上,只要是路燈滅了一下立馬又亮起來,人們就知道北京時間到8點了。
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為啥路燈會承擔報時的職責?這背后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插播一個小故事:
上世紀50年代,鐘表在廈門還未普及,能報時的收音機、電視機更是稀罕,市民很難找到對時的地方。
而住在鼓浪嶼的錢滬生,家里正好有一個從上海帶來的無線電收音機,每天晚上8點會報一次北京時間。錢滬生是原鼓浪嶼電燈公司的工程師,他家正好住在發(fā)電廠旁邊,于是大家想到一個用開關電燈的“暗號”來給鼓浪嶼的居民報時:每天晚上,收音機一報“北京時間8點整“,錢滬生就立即通知發(fā)電廠工人拉閘,整個鼓浪嶼的路燈就會熄滅,接著又亮起來,人們就知道北京時間到8點了。
鼓浪嶼碼頭上的路燈。
1957年,廈門本島到鼓浪嶼的海底電力電纜投入運行,兩島實現(xiàn)電力聯(lián)網(wǎng),我的伙伴們從廈門島流向鼓浪嶼。原本僅靠柴油機組發(fā)電,供電能力嚴重不足的鼓浪嶼,從此有了“長明燈“。
上世紀50年代鼓浪嶼的電線桿。
電力工人更換受損的海纜。
1959年,鼓浪嶼上的柴油發(fā)電機組退出歷史舞臺。
我為它堅強
2000年,鼓浪嶼全島10千伏高壓架空線路全部電纜化,具有現(xiàn)代化水平的配電管理系統(tǒng)。從此,我只在地下行走,大大增加了供電的安全可靠性。
鼓浪嶼電纜改造現(xiàn)場。
2013年,鼓浪嶼率先實現(xiàn)了智能電網(wǎng)全覆蓋、全自動、全采集。
2014年,新增的兩回海底電纜投運,能把更多的電源源不斷輸送上鼓浪嶼。
供電員工檢查供電設備。
2016年,全球最強臺風“莫蘭蒂“襲擊鼓浪嶼,我挺住了!全島僅有一臺環(huán)網(wǎng)柜被百歲老榕樹砸傷,供電員工迅速搶修,很快就恢復了我的供應。
我為它而美麗
時至今日,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鼓浪嶼這座“海上花園”的歷史與自然環(huán)境,都被相對完整地保存下來。
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環(huán)境,供電員工想盡一切辦法,為我的家披上了整潔美麗的外衣。
清新文藝的木箱里藏著電表、線路。
供電設備與萬國建筑融為一體。
看你璀璨的夜,
由我點亮,
備感自豪!
未來的路,我將繼續(xù)和你攜手前行!
供稿單位:國網(wǎng)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
廈門供電公司 莊穎芳 吳兆磊
責任編輯:胡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