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全面還原楊振寧科學追求和家國情懷的公益紀錄片——《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1月2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首映式,紀錄片中,楊振寧親自拍攝的家庭影像、開會時的物理學同行等很多珍貴史料為首次公開。
1月24日下午,《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公益紀錄片在北京舉行首映式,圖為紀錄片中楊振寧先生授課的一個鏡頭。中新網(wǎng)記者孫自法 攝
該紀錄片項目在楊振寧先生迎來百歲華誕前夕得到他本人首肯正式啟動,紀錄片拍攝、制作、發(fā)行都得到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女士的大力支持。紀錄片三位出品人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教授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兩位導演中,史蒂夫·伯恩斯兩次獲得艾美獎,張苡芊作為聯(lián)合制作人的紀錄電影《美國工廠》曾獲奧斯卡獎。
《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紀錄片運用多種創(chuàng)作方式,結(jié)合先進的特效動畫和場景再現(xiàn)技術(shù),生動地還原楊振寧在歷史滄桑巨變之下的科學百年之路。
1月24日下午,《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公益紀錄片在北京舉行首映式,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主持首映式。中新網(wǎng)記者孫自法 攝
拍攝過程中,紀錄片制作團隊深入調(diào)研了香港中文大學楊振寧學術(shù)資料館中2.2萬余份珍貴史料,包括楊振寧自1944年起發(fā)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這些珍貴史料大部分從未公開過。制作團隊還從瑞典和美國獲得楊振寧1957年被授予諾貝爾獎的豐富畫面,以及楊振寧的部分講座視頻、與費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學家的通信等。
制作團隊沿著楊振寧先生的足跡,在清華、普林斯頓、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訪拍攝,并采訪多位熟悉楊振寧工作生活的科學家和親朋好友、故交同事。
楊振寧先生還幫助制作團隊獲得此前未公開的很多珍貴史料并授權(quán)使用,包括大量楊振寧親自拍攝的影像——他的家庭成員以及他開會時的物理學同行狄拉克、海森堡、惠勒等。
《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紀錄片出品人認為,楊振寧先生一生家國情懷深植于心,幫助提攜后學,引進一流人才,不遺余力地促進中國科學進步。正如片中引用的一篇評論文章所言:“楊振寧是跨世紀的偉大的物理學家,一百年來不變的,是他對科學的熱愛、追求與提倡,對祖國的赤子之心。”
“我想我的科學工作的成就幫助中國人的自信心增加了,這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楊振寧先生這樣表示。
1月24日下午,《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公益紀錄片在北京舉行首映式,圖為首映式圓桌對談環(huán)節(jié)。中新網(wǎng)記者孫自法 攝
據(jù)了解,《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紀錄片由非營利組織北京市海淀區(qū)智識前沿科技促進中心(簡稱“智識學研社”)出品,該中心致力于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促進科學文化,也是知名網(wǎng)絡(luò)學術(shù)平臺《知識分子》《賽先生》的運營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