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縮物品制作網(wǎng)絡受捧 小伙被稱“時光微縮師”
從可點燃使用的煤球爐到老古董小木桌、可開關的水龍頭、老式搖椅……一件件精致逼真的微縮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追捧。80后設計師趙培藝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首飾制作,兩年前迷上微縮物品制作之后,一發(fā)而不可收。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他稱,自己把這一愛好當成職業(yè)。
趙培藝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是上海當?shù)厝?,今?4歲,從小喜歡手工制作。父親在外資企業(yè)從事首飾制作工作。深受父親影響,他從小時候就學著制作各種小凳子、小桌子之類的微縮物品。長大后繼承父親的職業(yè),成了一名珠寶設計師。
個人對手藝的喜歡,加之疫情期間首飾訂單減少,讓趙培藝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于是在兩年前重新拾起了微縮物品制作愛好。“剛開始純粹是因為好玩,制作的一些物品也能討得老人的開心。一些視頻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后,得到不少人喜歡。”趙培藝說道,他自己也沒有料到,會在這一“行業(yè)”,一發(fā)而不可收。
“加工珠寶時焊接制作之類的工序和微縮模型是相通的。”趙培藝說,因為兩者相通,他的轉型并不難,目前訂單已經(jīng)排到一年之后。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以及拆遷改造的增多,各種老建筑、老景觀消失得越來越多,能不能留存一些資料,讓后來人記住呢?趙培藝認為,微縮物品是一個很好的見證方式。數(shù)字化時代來臨,雖然這樣的保存方式方便快捷,但是并不能取代接近實物的微縮景觀。
2019年8月前后,趙培藝接了一個印象深刻的訂單。訂制者的外婆希望回江蘇老家看一看,但是年紀大了,出行不便。于是,外孫就想能不能從趙培藝這里訂制一套微縮物品。趙培藝根據(jù)對方提供的老家房子尺寸、圖片、物品材質等資料,進行了等比例還原。“廚房里有菜刀、水盆、案板、水龍頭等各種物品,共有三四十種。買各種材料,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再用1比18的比例成功還原出來。”
趙培藝說,“廚房內(nèi)最難還原的物品是煤球爐,既要保證它和實際的物品很像,又要保證真的能用。我就買來煤球磨碎,再制作煤球機等。”
做出來之后,因為場景逼真,客戶喜歡,趙培藝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在網(wǎng)絡上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有人稱他為時光微縮師。
文/本報記者 董振杰